花园场

 admin   2023-04-14 20:21   23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在湘西南,每个乡镇都有固定的时间赶场,好让周围的人们有一个交易自己东西的地方。花园街上是逢三逢八、李家渡是逢二七的日子,乡下人的都会在这个约定的日期里从四面八方而来,十里八里、山里山外,像春风,像细雨,拂了人间,润了大地。有些人从燕子岭挑来包谷红薯、从泡头冲担来手工编织的竹制品、从李家渡运来鸡鸭鹅、从沙皮江打了野味,更远的会从武冈的湾头桥赶上一头牛,走上几十里路赶到场上去卖。人与人的声音,他们与它们的疏疏密密、高低参差立在天地间,在原本就很寂寞的花园场上,因为突然的聚集与繁华,那种热腾那种灿烂的喧嚣,让人顿时觉得有了别样风味的趣然。

石头冲交通闭塞,一年到头很难看到几辆车子,更不说有外地的人挑着担子来回卖我所喜欢吃的零食。所以在整个少年时代,我都喜欢赶场。跟着父母后面走十多里山路就是为了能吃上一个馒头、一根冰棒,有时候想去看一下外面各种不同样子的车辆,更多的时候是想去人潮汹涌的地方感受一下热闹带来的豁然开朗的亲切感。

我会看着不同的车子发呆,那种直接可以卸货的东风牌翻斗车,比起屋后垣足哥哥的解放牌卡车更先进,一下子就能把车上的货卸下,省了好多的人工。那些军绿色的北京吉普,车上的副驾驶位会坐着一个胖乎乎的人,嘴上会有吃了大鱼大肉时留下油星的痕迹,他们神气的模样让我羡慕不已。花园场上的拖拉机也比石头冲更有特色,那些快要过时的手扶拖拉机被有方向盘的拖拉机所取代,车厢上拉着山东来的苹果、河北的雪梨、河南的枣子来这里叫卖,让我羡慕的口水直流。

周围花花绿绿的衣服会吸引我的目光,期待父母能在高兴的时候给我买上一件新的卡机布衣裳,穿在身上,走在石头冲,一连好几天都会让小伙伴投来羡慕的眼光。更多的时候,母亲会到街上买上几匹布,回到石头冲让燕子阿姨给去我量身定做。

能在小店里吃上一碗米粉那是再奢侈不过的享受,店家从武冈城里买来雪花花般的米粉,放在开水中烫一下,淋些骨头汤,再加点剁辣椒炒肉丝做臊子,还没端到桌上就能感受到香喷喷的味道,吃上一碗能让我几天回味无穷。

有时,我就站在集市的那头,看别人卖牛。看别人把自家的牛牵过来,住在集市附近的人刚好挑着一担水经过那里,扁担发出节奏的声响,两只水桶的水在水桶里晃荡着美丽的涟漪。牵过来的牛抬起头来,看到了挑水的人,就嗯啊嗯啊的喊起来,嘴里喷出牛的浓烈味道。挑水的人也不恼,只对牛笑了笑,就身轻如燕地越过了集市的街口,直到消失于喧嚣的尽头。

卖牛的人从来不着急,只要牛好,膘肥体壮,就不愁没人要。因为在乡下,每户人家都是靠那一亩二分地养活的,所以无论何时,牛永远是大家相依为命的好朋友。伟大的作家鲁迅也自喻,俯首甘为孺子牛哩!

福田垄里的邓师傅是买卖牛的高手,他能一下子就看清楚这头牛的好坏,场上的热闹丝毫不影响他的沉稳很冷静。只见他不紧不慢的坐在一块石头上,闷着头一个劲抽手里的旱烟,每抽一口就朝自己的头瞅一眼。或者不由得站了起来,走过牛旁,把买过来的牛牵到另外一个柱子旁系起来。然后他对着那些被系上牛的柱子一根一根的数了起来,每数一下,咬一下牙,仿佛在跟生活较劲呢。那些柱子并不普通,它有着很多场上的故事,每一根都与一头牛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柱子每一根都扎在人们的心里,它们不动声色的立在那里,等待着卖牛的人与牛分别的热泪盈眶和依依不舍的场景。

邓师傅数完了柱子,就又坐在附近的一块石头上,抽起了烟,它的烟雾袅袅燃起,身后全是蓝天。

那时,我手里没有相机,很想把这些画面拍下来。场上的人声像民谣的音乐,大地是最好的手风琴,每个人都在弹奏着这样乡土的节拍。只有那些买卖牛的人和牛在静静的站在那里。人有时坐在那里,牵着自己的牛,一动也不动,也像栓牛的柱子。后来,我向柱子的地方走了过去,卖牛的人立马从石头上腾了起来,挡住了我身上的阳光。他看都没看就激动的说出了声:要牛吗?耕地蛮好。待他看清我是个孩子时,就无趣的笑了笑。然后又从牛柱子间一根一根的扰了过去,坐回来原来的地方。这个细节我一直记忆很深,成为了赶场里影响我最深的镜头。现在想起来,都有点莫名感动的成份。

花园这个名字,很多人听了之后,都以为是一个美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实,她是我故乡的一个小镇。在雪峰山脚下,一条蓼水河穿镇而过。相传,宋朝有一位督军看中了这里山清水秀,在此建后花园而得名。我很喜欢花园这个名字,她并不仅仅是我的故乡的原因。她更像一个在大地上散发芬芳的姑娘,让人有了满心欢喜。

花园的每一条路都可以通往有故事的远方。花园的路就像故乡的纬度,在每一个亲切的面孔和名字里展开了我们的热度与宽度,当然还有我们无限的热爱。我激动而热烈,欢腾而雀跃!

在这里,每一粒土、每一株草、每一棵树,都记录下了许许多多苦与乐、生与死、爱与恨。在这里,在花园的大地和天空畅想着人与山、人与火、人与人的交响曲。

这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乡。我们像热爱亲人一样热爱过这里的一切,这里不仅让我们刻骨铭心,更让我们温暖如春。这里其实更是一首超越了美与爱的灵魂之诗。这个填充了我生命的地方,她有着一个多么诗意的名字:花园。

花园属于很偏僻的集镇,人口流量有限,每逢赶场,通往花园街上的山路边、河的两岸,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行人,他们有的提着袋子、有的肩上挑着箩筐、有的手里牵着牛羊,当然也有空着手的,那八成是些蹦蹦跳跳的小孩。他们当中,一些人是留在家里没人看管,大人出门不放心才带上;一些是昨晚在家长面前缠了半天,父母才答应才带他们出来看看热闹、长长见识。路上行人不管来自何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身上衣着干净整洁(哪怕是穿着有补钉的衣裤),一路有说有笑。那种神情仿佛不是去办事,倒像是去赴一场喜宴。

还有一些两口子,看上去似年轻的模样,也要去集市上赶场买点自己心仪的东西。还没去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有了的这样那样的小想法。那些年轻的小媳妇盘算着给自己的公公买上一斤烤烟叶,给自己的婆婆买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衣,给自己的小姑子买上一个漂亮的发髻。她也想买上一些给自己的父母,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带回娘家,给他们带去自己的孝心。

约莫九、十点钟的光景,乡镇上的集市开始热闹起来。满街是喧哗热闹、笑语快言。放眼望去,老街上的木房子第一层都是门面,商品琳琅满目,衣物鞋帽、针织线头、电器音响……穿的、吃的、用的,应有尽有,川流不息的人们不断涌入。在一小巷内,巷道两边站着农民模样的人,脚边摆着鸡鸭蛋等,还有那些从高沙街上贩来的小鸡小鸭,中间拥挤着买东西的人,讨价还价,一片嗡嗡声。

这个原本冷冷清清的地方啊,因为男女老少的涌入就越发的热火朝天,女人在场上风情万种,男人在场上个个结实有力、精神抖擞,你看那些挑担的,手臂更粗了,力气更坚定了,热情更狂热了,这一切都因为内心里对于幸福的信仰,它们多么从容而安静地弥补了许幸福身体里的单薄。时间其实也是一本很好的教课书,它在幸福与生活的距离里修改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在花园,每一个人的生活在场上演绎和盛开。

“快来买,快来看,老板不在,老板娘乱卖!” 卖棉拖鞋的地摊响起了一阵喇叭声,听到这样的叫卖声后,人们会心地一笑,为了促销,什么招数什么语言都用上了。挤着的男男女女或蹲或弯着腰在五颜六色的拖鞋堆里挑挑拣拣,嘴里不住地挑着拖鞋的瑕疵,砍下价钱好多买几双回去。

喊声里都是泥巴的芬芳、都是生活的原料。

在水果摊上,也摆满了各种水果。男主人不失时机地推销着:“大姐,免费品尝!免费品尝了哈!自己家里的水果哦!”女主人又是过秤又是装袋的,忙得不亦乐乎。

那边小方桌旁坐着一圈人,是算命先生在写着卦签,嘴里不停地说着令人听不太懂的话,围观的人们满脸虔诚。不过,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女人肯定是在算自己的姻缘、中年的夫人肯定是算自己小孩的未来、年老的妇孺肯定是在问自己有多长寿。人是需要依靠希望来生活的,所以这些算命永远有它的市场。

我一直觉得赶场,其实就是花园人去赶一种幸福的盛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及所有的满足都在这个场上晒出了自己,像阳光打开了大地与田野。幸福这个词更像是对花园的一种祈福。她在内心深处祈求着生活的奇迹,也在生活的小地方祈求着生命的安康,阳光落在树叶与草丛中,有着黄金般光泽的颜色。这颜色里不仅有着劳动者内心里一生的万物与人间故事,也有着花园与普通的百姓一样的日常生活的烟火现实。他们一直在一枚小小的思念里坚守着通向故乡最美丽的道路。那一刻,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了,更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花园的人都愿意去赶场,无论是哪个地方的人,十里八里,或者二十几里,都会欣然前往,那是一种对幸福的追求,更是一种对幸福的坚守。幸福自然属于幸福的一拨人。

石头冲的人,每逢有场必去赶的,把自家养的鸡鸭鹅、织的斗笠米篓等土特产拿到十里之外的花园街上换些零花钱,或买一点街上的新货,或去买一斤猪肉,全家好好地吃一顿,嘴唇上的油星得留上大半天,亦觉得这几天脸上有光,总算走到哪里都很踏实。

虽然如此,但总得担心几天后的柴米油盐。又匆匆去砍些竹子,凭自己灵活的手艺,做成一件件精致而扎实的东西,等下次赶场去卖个好价钱。小媳妇也忙开来,山角田边,顾不上自己的形象,挖竹笋,捉鱼,刨泥鳅,都是比较轻松又赚钱的活,更有聪明的人,把它们做成腊制品,竟是花园街上的抢手货。

也有些年轻的后生趁着在热火朝天的花园场里,去打量别的村庄的姑娘们。当然也有别的村镇的姑娘想来赶场去会一会自己心里的小伙子的。这些小伙子去赶场并不是为了买东西,也不卖东西,一到街上,他们的眼睛都会特别亮,专往年轻姑娘身上瞄,一旦被发现,就急忙把眼神移走。一旦发现那个姑娘比较顺眼,他们不会走上去搭讪,而是千方百计旁敲侧击打听那个姑娘是谁家的,嫁人没有,如果没有嫁人,就会回家和父母商量,找人去帮忙提亲。这些怀春的年轻人,他们的心像箭一样射向了来时的路途,他们几乎在想象里与对方交谈了很久,对男欢女爱的迫切憧憬,在他们身体里激发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沉着的勇气。他们几乎来不及作任何的铺垫,直接在见到喜欢的对方后就把一生要办的事情恨不得立马就办得淋漓尽致。时间在他和她的身体里让幸福的指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恢复了最初的美好!

    这一情景,像极了湘西凤凰赶“边边场”的。凤凰苗寨的“边边场”风俗很有意思。苗族男青年,一旦长到十八九岁,就开始谈情说爱,利用走亲访友的方式多与姑娘接触,初步掌握一些情况后,进一步试探。试探的方式是利用赶场的机会主动找姑娘,多是在地角场边,或在行走的路途中,进行试探活动,故称赶“边边场”。 

当然,也有媒人介绍的。在一个小饭店里,桌旁坐着父母子女模样的人,矜持一方肯定是女方,热情的一方肯定是男方。不信?看,那个羞红着脸的年轻女孩就紧挨着抿着嘴唇不说话的母亲坐着,那个有点手脚无措的年轻男孩涨红着脸,站在他父亲身旁,给大家递着烟,送着茶,两个年轻人还不时偷看着对方,一旦彼此的目光对上了,便会紧张得旋即躲开。还有那个不停地说话的中老年妇女或男人,十之八九是媒人。相亲的场景,那份动人的羞羞答答,那份朝思暮想的渴盼,那份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恐怕是现在自由恋爱所不能体会得到的。

小镇虽小,但走江湖的人很多。有牵着猴子的,猴子被主人驯服得很听话,不仅会数数,骑自行车,还勇敢地从火堆上跳过,博得大家喝彩。每当猴子表演到精彩时,亦有给猴子的主人扔些钱;演魔术耍杂技的人也多,我那时还不知道魔术是假的,感觉他们能有那么神奇的力量把存在的东西变走,把不存在的变来,甚至活生生的人一下子变得无影无踪,想来很害怕,万一他们把我变没了该怎么办?耍杂技的人大多数是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孩,虽然没有魔术师那么神奇的“功力”,但他们都是有些真本领的,能口含花朵做倒立动作,光着脚采玻璃,头顶开砖,动作很卖力,人却都很瘦,小小年纪能出来闯“江湖”,令人心生佩服而又让人觉得好可怜; 也有“斗鸡”的闲人,互相出点钱赌自己的公鸡赢,别人跟着小赌。两只公鸡放在一起太恐怖了,定要把对方咬得你死我活才罢休。一场激烈的“战斗”后,赢钱的人高兴,输钱的人叹气;还有卖假药和打药的、看牙齿的,都是外地人,有的耳朵上手腕上戴着很多首饰,满身穿着藏族服装,以为是藏医,结果后来才知道是假的。卖蛔虫药的、卖老鼠药的、卖猪儿药的等等,应有尽有。

花园场,不仅交流物品,可以购买各类生活必需品;而且,还可以交流信息,打听情况,互相传递亲戚的口信,有钱的人家,还可以赶集上店,下个馆子,喝壶酒,买个包子,吃碗面,解解馋。而小孩子到了这里,既可以跟着大人玩耍,看热闹,买个糖果吃,或者买个好看不好吃的冰糖葫芦等等。所以,自然也愿意前来凑份热闹。而我则不过就是这无数孩子中的其中一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许幸运之神总会眷顾那些能经历风雨,吃得了苦,认得真生活的人。在岁月不断的考验和磨砺中,他们终于遇见了自己的春天,尽管这春天来得有点晚了,但这春天里的芬芳和艳丽从来不曾褪色它本来的美。

特别是临近年关,花园的集市比以往都会热闹,连续几天都会赶场。那会儿我们小孩子赶一趟年集简直幸福大了去,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呢!十来里的山路,我和伙伴们几乎是一路小跑到了花园场上。哇,好一派人仰马翻的年集景象呢!人们在摩肩接踵窄长的街道上,一步步往前挪着,年集上的东西也是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有卖针头线脑、鞋帽、手套等小百货的;有卖瓜子、花生、水果、红糖、烟酒等副食的;有卖油、盐、酱、醋和各种调味品的;有卖扫把、笊篱、碗筷、铲勺等日用品的,也有卖锅盔、油糕、麻花、糕点等小吃的;还有买年画和耍把戏的……我看着所有和父亲母亲一样勤俭节约的乡下人,从棉衣里面一层层掏出卷得皱巴巴的票子,十斤猪肉、一斤花生米,几瓶白酒等过年用的菜,一件件往回搬着,碰到物美价廉称心如意的,满脸像开了花似的。

场罢人散,石头冲人回到家里,互相打听在街上买了什么东西。而村里的汉子们,喜欢凑热闹的,拿出花园场上买回来的高度酒,炒两盘从花园场上买回来的好菜,几个人面桌而围,说道说道国事,盘算盘算农事。

他们坐在树下,安静的风和一些云朵在他们的上空流动。他们的脑海里有着如潮水般的心事,树林的昆虫在演奏着万物的曲子,一阵风,将这些声响吹得远远的。他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不一样,他们着迷这现实的眼前,更肯定了这艰巨而艰难的农村生活。在他们看来,比自己更神奇的就是来到了这个让更多人喜欢的花园家乡。

他们的眼睛在阳光里,在山水涧、在田野里发出了生活的亮光。日子就这样过下去,赶场成了石头冲人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至少要有一次走上自己心中的远方吧!

我在很小的时候,在花园街上读了半年的高小,每天早上五点多,得从石头冲打着火把走一两个小时才能够到花园街上,放学的时候都已经是下午三四点了,花园场早已散去,我只能在教室里面回味赶场时的美好。但是对于我而言,花园场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个身材矮小的少年,从石头冲走到花园场,带着少年时代对世界的初步了解,爬上客车,走向远方。

本文地址:http://pro-soho.com/post/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